社旗:文明实践润乡村 移风易俗树新风
近期,社旗县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掀起了一股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的热潮。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在基层蓬勃开展,将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时代新风的理念深植人心。
赵河街道
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开展以来,赵河街道各村(社区)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的志愿者,结合红白理事会,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情负担曾是村民“心头刺”。过去,村里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普遍,高价彩礼、豪华宴席让不少村民不堪重负。许多家庭辛苦一年,人情支出却占了大头,群众反映强烈。为此,赵河街道将移风易俗列为重点民生工程,探索破解之道。

红白理事会立规矩促落实。为改变旧习,赵河街道民政办联合村“两委”成立专项工作组,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意见,制定《红白事操办倡导性标准》,明确彩礼、宴席等规范,倡导节俭办事。同时,由老党员和乡贤组成红白理事会,全程监督红白事操办,确保制度落地。理事会还建立奖惩机制,对遵守规定的家庭给予激励,对违规行为进行约束。新规实施以来,已成功规范多起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得到有效遏制,村民支持度显著提升。宣传引导+贴心服务,推动新风落地。为了让移风易俗深入人心,赵河街道采取多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驻村干部入户讲解政策,发放倡议书,提高村民知晓率;二是树立典型,评选“文明家风示范户”,发挥榜样带动作用;三是优化服务,提供电子鞭炮、流动餐椅等便民设施,降低村民简办成本。村民王先生在理事会帮助下简办父亲丧事后表示:“以前担心简办会被说闲话,现在有村干部带头,风气越来越好,大家也更愿意接受了。”移风易俗的最终目的是让群众得实惠。赵河街道表示,通过规范红白事,村民减少了不必要的开支,节省下的资金可用于产业发展或改善生活,进一步推动乡风文明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为乡村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太和镇
“大爷,您看这张传单,上面写着厚养薄葬的好处,生前多尽孝比死后大操大办更有意义啊。”在太和镇主干道上,文明实践志愿者耐心地向过往群众讲解着移风易俗的相关知识。8月13日,太和镇以 “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 为主题,在镇主干道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宣传活动,通过发放传单、现场讲解等形式,向群众普及移风易俗、厚养薄葬、殡葬改革等理念,引导大家树立文明健康的生活观念。活动当天,太和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工作人员联合志愿者团队工作人员热情地为大家发放宣传资料。这些资料内容丰富,既有通俗易懂的政策解读,又有生动鲜活的案例分析,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移风易俗的重要性。“以前总觉得老人去世后,办得风光才有面子,今天听了讲解才明白,真正的孝顺是在老人活着的时候多陪伴、多照顾。” 村民王阿姨拿着传单,深有感触地说。在现场讲解环节,志愿者们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用接地气的语言向群众介绍了殡葬改革的具体措施和好处。“实行殡葬改革,不仅能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还能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 工作人员的讲解深入浅出,让群众们听得明白、听得进去。此次宣传活动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许多群众表示,通过这次活动,对移风易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会积极向身边的人宣传这些理念。“以前村里办丧事,讲究排场,铺张浪费现象很严重,有的家庭甚至因为办丧事花光了积蓄。现在好了,有了这些宣传,大家的观念慢慢转变了,日子才能过得更踏实。” 村民范大哥说道。太和镇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移风易俗工作,此次宣传活动是镇里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通过在主干道开展宣传,能够让更多的群众了解移风易俗的相关知识,提高大家的文明意识。接下来,太和镇还将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开展文艺演出、评选文明家庭等形式,让移风易俗的理念深入人心,在全镇形成文明、健康、向上的良好风尚。移风易俗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太和镇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不断探索创新宣传方式和方法,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移风易俗工作中来,为建设文明、和谐、美丽的太和镇贡献力量。
潘河街道
为传承勤劳节俭民族美德,弘扬文明健康时代新风,8月18日,潘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常态化开展移风易俗进社区宣传活动,倡导大家摒弃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炫富斗富、盲目攀比等歪风陋习,树立勤俭节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活动中,志愿者向居民详细介绍红白喜事操办流程,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身边事迹,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同时,广泛普及文明家风和移风易俗的重要意义,鼓励居民从自身做起,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重点宣传应摒弃高价彩礼、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不良习俗,倡导居民勤俭节约、理性消费,争做文明新风的积极倡导者和自觉实践者;号召学生家长拒绝升学宴、谢师宴等宴请铺张浪费现象,培养节俭好习惯,倡导用文明方式分享喜悦。兴家风,淳民风,正社风。下一步,潘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将继续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居民从自身做起,争做移风易俗的倡导者、践行者和监督者,推动街道移风易俗工作走深走实。
大冯营镇
现在办丧事,不搞那些大操大办,省钱又省心,还不耽误大家正常生活,这才是真正为咱老百姓着想。”日前,在大冯营镇周庄村,一场简约的葬礼赢得了村民们的纷纷点赞。从过去的讲排场、比阔气,到如今的简办节办,这一转变正是大冯营镇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体现。近年来,大冯营镇持续发力,向高价彩礼、人情攀比、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宣战”。在充分调研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后,创新推出移风易俗“一约两会三举措”工作模式。将红白事操办标准详细纳入村规民约,提倡白事丧期不超过3天,筵席以家常菜为主,礼金不超过200元;喜事彩礼控制在3万元以内,宴请不超过8桌等具体标准。同时,依托各村成立的红白理事会,对红白事全程指导监督,实现对村民行为的有效约束与正向引导。在大冯营镇张腰庄村,一场别开生面的“零彩礼”婚礼成为了当地的美谈。新郎张志强和新娘王丽在双方家长的支持下,决定摒弃高额彩礼,仅邀请了至亲好友,举办了一场温馨而简约的婚礼。“幸福不是用彩礼堆出来的,两个人真心相待、努力奋斗,日子才能越过越好。”新娘王丽说道。这场婚礼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重新审视传统婚嫁习俗,“低彩礼”“简婚礼”逐渐成为新潮流。为让移风易俗理念深入人心,大冯营镇创新宣传教育形式,在各村主干道、文化广场设置宣传栏,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组织文艺小分队编排了快板《移风易俗新风貌》、小品《喜事新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深入各村巡回演出50余场次。积极运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拒绝高价彩礼,拥抱幸福生活》《文明祭祀,绿色清明》等短视频,让文明新风通过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在周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月一次的“移风易俗大家谈”活动总是座无虚席。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就红白事操办、邻里相处等话题畅所欲言,提出意见建议。“以前村里有人办喜事,为了面子大操大办,大家都跟着受累。现在通过这个活动,大家一起商量,定下规矩,都轻松多了。”村民周华涛感慨地说。如今,在大冯营镇,文明新风已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厚养薄葬、喜事新办、勤俭节约等观念逐渐成为大家的共识,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一幅文明和谐、充满活力的美丽乡村新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李店镇
“原来就不知道移风易俗跟老百姓有啥关系,现在弄清楚了,移风易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抵制高价彩礼,提倡厚养薄葬,我们是实实在在的受益人。”李店镇西杨庄村孙大娘如是说。据悉,孙大娘的儿子刚办完婚礼,婚礼在自家院子里举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好不热闹,婚礼场地剩下了一大笔花费。这对新人积极响应号召,拒绝天价彩礼,拒绝铺张浪费,不讲排场,既获得了幸福,又享受了实惠。

这只是李店镇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缩影。近年来,李店镇持续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多措并举,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花。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纳入移风易俗、家风家训等内容,成立红白理事会,大力推行文明积分制,通过物质奖励、荣誉上墙等发挥正向激励作用。探索多种宣传方式,由老百姓“听得见”到“听得清”,构建镇村组三级宣传机制,围绕“移风易俗”“天价彩礼”等主题多次宣讲。常态化开展“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选树活动,邀请先进典型到村宣讲,用身边人身边事增强感染力,激发群众争树先进动力。
苗店镇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切实提升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水平,近日,苗店镇召开移风易俗知识专题培训会议,各行政村包村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红白理事会会长参加。

会议围绕移风易俗、倡树婚丧新风的重要精神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详细解读了移风易俗的政策导向、具体规定及实施要求,并针对抵制高价彩礼、大操大办、封建迷信、诱导高消费等移风易俗知识进行全面而细致的阐述。并要求各村要切实认识到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积极担当起宣传、倡导、执行移风易俗的重任,确保工作扎实有效推进,共同促进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形成。下一步,苗店镇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推进力度,切实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形成更加文明、节俭、健康的社会氛围,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取得新成效、迈上新台阶。